当前:
北京北京
行业全行业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聚焦 >

资讯聚焦Reference News

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部长周新建的人才经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时间:2013-01-15 12:59:01

美丽的广西欢迎您!开放的广西拥抱您!创新的广西需要您!

  这一句真诚、热情、温暖的口号,随着广西近年来奔赴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以奇山、秀水、碧海、蓝天闻名的八桂大地,正在逐步成为各类人才充分迸发创新活力、创造智慧和创业激情的热土,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孕育萌发的沃土。

  近年来,广西抓住西部大开发、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借助国家平台和优势资源,大力集聚、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科教基础薄弱、可用财力有限、引才育才条件滞后……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在集聚培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怎样抓住重点,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

  开展部区和校地合作

  加快本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

  记者: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广西面临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等巨大发展机遇,人才十分紧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另一方面,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广西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暂时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那么,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才能找到一条解决地方高层次人才问题的便捷途径?

  周新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发展的,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资本资源,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综合竞争力。广西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只有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特别是发挥好高层次人才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脱胎换骨的赶超和跨越。

  就广西人才队伍建设来看,高层次人才一直是一块“短板”,必须采取非常措施、非常办法,下大力气重点发展、优先发展。中央单位高端智力密集,处于管理创新核心、科技进步前沿,地方特别是后发展地区骨干人才培养,特别需要中央单位的帮助和支持。近年来,广西先后与教育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2家部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把合作培养人才作为解决地方高层次人才问题的便捷途径,力求“多快好省”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广西已连续两年从区管企业、区管高校选派74名管理和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国家开发银行等29家中央企业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8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借助“西部之光”人才项目,先后选派135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深造。这批骨干人才在“国字号”的环境中,得到了在广西难以得到的锻炼,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迅速提高。比如,广西柳工集团副总工程师谢萍,到科技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学习进修,跟踪科技前沿,主持开发高原特种轮式装载机,攻克了海拔4500米以上工程机械应用的世界性难题,获得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逐步成长为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拔尖专家。

  自治区还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在广西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重点实验室,争取人社部支持广西建设46个博士后“两站”等,经过联合培养人才、科技协作攻关,这两年,广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增长近3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有效缓解了多年来国家级平台欠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乏力、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等问题。

  坚持刚柔并举

  积极吸纳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记者: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用,这些年来流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点。实践证明,这种理念和做法确实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周新建:实际上,人才既是流动的,也应是共享的。只有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人才搭建良好的事业舞台,才能让人才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广西在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在总体上暂时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的理想状态,但以加速发展的态势、方兴未艾的事业和你有我优的机遇为吸引,通过柔性方式,同样可以集聚一大批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前来创业发展。对于广西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我们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不求常在,但请常来”,积极探索柔性引进、项目合作、咨询服务、合同聘用等多种人才引进方式,注重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课题攻关、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服务广西重点产业,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010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帮扶,在覆盖全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62家依托单位,陆续聘请116位“两院”院士担任自治区主席顾问。通过组建服务机构,配备工作力量,安排专项经费,以“一个产业、一位院士,一个基地、一组团队,一个领域、一批成果”工作模式,突破高端人才“瓶颈”制约。中国工程院钟志华院士受聘后,指导五菱汽车公司解决微车碰撞安全、车身冲压成型、模块化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五菱微车成为国内第一个单一车型年产销超100万辆的汽车品牌,团队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最近,自治区决定再投入1.5亿元,建设占地150亩的院士综合服务基地;支持各地31个院士工作站建设;投入4亿元,支持建设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5家工程研究院、105家企业研发中心,更有力地承接中央单位人才和智力帮扶。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1+3”人才政策,以千万、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力度,计划5—10年支持100名八桂学者、200名特聘专家带培人才团队。目前已设置108个岗位,分两批从区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4人,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8人。首批八桂学者张健教授,回国受聘不到半年,就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今年,其团队又通过“以才引才”的方式,从美国匹兹堡大学引进王洲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也是我们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博士服务团”作为引才、育才、用才的示范项目,让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院所、骨干企业和东部发达省区的挂职博士们在广西“挂实质、担实责、干实事”,实现了培养锻炼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截至2012年底,12批125名来桂挂职的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有超过30%、共计41位博士在广西延长挂职期一年以上;有16名博士挂职结束后选择留在广西发展。

  广西着眼于事业长期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实施“名校优才”工程,面向“985”高校定向招录优秀毕业生充实本地人才队伍。近两年,广西定向选调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就多达165人,是前十年总数的6倍还多。南宁市建立“北大人才挂职基地”,玉林市创办“清华科技园玉林分园”,百色市开通“名校人才直通车”,钦州市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各种政策、各种措施、各种平台的支持下,广西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强化激励保障

  全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

  记者:做人才工作,引之能来是第一步,来之能用、用之能成更加重要。广西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

  周新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开发以用为本。对高层次人才来说,最能打动他们的是欣欣向荣的事业,最能吸引他们的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是干成事业。广西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积极创设载体、创新政策、创优服务,努力做到以事业感召人才,以感情凝聚人才,以适当的待遇回报人才,让高层次人才在广西大显身手、实现抱负。

  创设载体。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的严重缺乏,是广西人才工作的一大瓶颈,它直接影响到广西对拔尖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开发力。因此,我们加大人才投入,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人才小高地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集中各方力量,利用特殊政策和措施,精心打造的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一大载体。广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培育需要,先后设立了4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03个市级人才小高地,在引才政策、育才资源、收入分配、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批干事创业“小特区”。现在,自治区大力建设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工程院,为更多优秀人才潜心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创新政策。政策活则全盘活,机制新则事业新。近年来,我们建立了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集中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文件,人才政策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针对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现实需要,我们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加大户籍、用人、分配、社保和职称等制度改革,减少影响人才进入和作用发挥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才公平竞争、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我们鼓励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从整体上优化了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创优服务。留才之要在于留心,留心之要在于做好服务、体现关爱。服务和关爱,不一定花钱,但一定要用心。目前,自治区、市、县三级普遍建立领导联系关护优秀人才制度,直接联系各行业专家人才4100多名,通过领导定期探望、帮助排忧解难、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极大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我们把为人才发展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千方百计为高层次人才排忧解难,去年集中解决了自治区优秀专家优诊待遇问题,大幅度提高了我区高校在读博士生的津贴标准,全区各市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周转住房超过500套。同时,我们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开启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更好实施人才强桂战略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对于致力于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西来说,如何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周新建:只有人才风云际会,广西发展才能风生水起。十八大报告在党建部分专门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更好实施人才强桂战略,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坚持解放思想聚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中长期规划确定的重大人才工程,努力建设西部重要人才聚集区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把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来。

  一是重点开发,实现人才服务发展的新突破。抓人才,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工业产业人才和区域人才的重点开发,进而带动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精心组织实施“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制度,加快构建以“八桂学者”为引领、以各领域各行业“首席专家”为主体、以区市两级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为支撑、以海外引进人才为补充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新格局。

  二是实施专项,实现人才培养引进的新突破。实施重大人才专项工程,是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人才开发的重要经验,是集聚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汇集掌握全区人才需求,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社会机构专业优势,探索推广“党政经产学研”一体化引才育才模式,进一步打开思路、放宽视野、创新方法,把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人才工程做得有声有色、富于实效。

  三是打造平台,实现人才承载能力的新突破。对人才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待遇,而是干事创业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和流量。我们要创优八桂学者、特聘专家服务,突出抓好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不断丰富引才聚才的平台载体,支撑人才的大开发和深度开发。

  四是建设特区,实现人才政策创新的新突破。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成立专门人才工作组,探索试行政府雇员、专才特聘等制度,落实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政策,支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南宁市创建北部湾人才金港,指导柳州汽车城、桂林高新区、钦州中马产业园、东兴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创建人才特区,在人才政策措施上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五是完善格局,实现党管人才工作的新突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激发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政策优先创新。

  1. 上一条:张学记: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最稀缺资源
  2. 下一条:2013美国留学形势解读:申请难度加大 或因政策放宽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