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北京北京
行业全行业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聚焦 >

资讯聚焦Reference News

转型山西念动“人才经”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时间:2013-04-12 11:47:38

  3月14日,山西省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狠抓重大人才工程落实,着力推进人才政策制度创新,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启动文化名家安居工程

  今年1月,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选出首批100名“四个一批”人才。即培养造就一批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以及一批宣传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

  山西将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四个一批”人才生活环境的改善力度,拟出台培养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今年起每年筛选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资助。为解决这些人才的住房问题,将推动实施文化名家安居工程,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创业创新人才在晋“舞”拳脚

  从2009年开始,山西制定出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政策和项目,截至2012年底,五批共引进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9名,省“百人计划”人才137名,目前在晋工作的外国专家超过500名,同时还建设了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5个。

  2013年,结合全省“项目推进年”,山西将重点引进创业人才、企业创新人才和青年项目人才,特别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全职回省来晋工作人才,根据“项目推进年”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需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组建山西“百人计划”专家联谊会,重点引进山西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
  “三晋学者”支持计划政策诱人

  一级岗每人每年岗位津贴40万元、二级岗每人每年20万元,此外一次性资助科研经费一级岗500万元、二级岗200万元,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津贴超过了兄弟省份,吸引了大批高校学术领军人才。

  目前,山西已有16人入选“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其中高校15人、企业1人,年龄大部分在40—49岁之间。他们都是面向教学、科研人员设定的一线学者岗位。今年,充分利用“三晋学者”支持计划政策优势和鼓励学校在实施相应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山西将引进更多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预计达到条件的人选有3—4人。
  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育新人

  山西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自启动以来,有39名同志获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成为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对象,有800多名农业专业研究人员参与了“粮食高产优秀高效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等项目,培训选拔了农技推广人员13073人,发现、培养、引进企业管理经营人才610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22余万人,标准技能鉴定合格40180人。

  今年该项工程将继续推进,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双百”转化工程、“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科技服务工程、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覆盖工程等四大工程。探索研究现代农业人才界定标准和办法,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工程规范推进。同时,探索鼓励大学生到农业企业工作,到基层农技推广站工作,到农村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办法,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企业家

  山西实施的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以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为重点,积极探索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新路子。今年的重点是为更好地焕发人才机制活力,在统筹协调、保障服务、营造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将加快整合重组,以优势企业领导班子引领弱势企业发展,带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升。完善集团管控权责体系,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管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运行效率实现最佳水平的全新管理体制。加强董事会建设和干部交流,加大有限性竞争选择力度,促进干部素质提升。
  “两区”人才支持工程需求庞大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务重,需要大批的人才来促进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转型跨越发展。自启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工程后,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得到国家层面的多项支持。

  630名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210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在涉农院校开展了五年制职业教育“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工作,不断加大对涉农农业的支持,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全省职业高中中专全日制学历教育全部实现免学费入学。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安排3000万元资金在山西9个县实施34名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项目,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产业项目。据了解,目前资金已到位1200万元,省扶贫办今年将按1∶1比例进行资金配套。

  2013年,除村官项目计划外,山西将继续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进一步解决人才成长“硬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为农村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
 

  1. 上一条:海归选择回国工作:在“热门”和“冷门”间找位
  2. 下一条:中国人才信用服务中心成立 启动全国职场诚信指数调研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