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北京北京
行业全行业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聚焦 >

资讯聚焦Reference News

陈十一:为“中国创新”培养人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表时间:2013-02-22 17:52:39
 1987年在北大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去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和很多青年向往美国一样,去美国学习与工作是我的理想。我的“美国梦”不是去欣赏那里的“自由世界”和富有物质,我的美国梦是追寻那里的科技和创造力。作为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接受的第一个中国内地博士后,第一个获得以Oppenheimer命名的博士后的中国人,第一个中国来的实验室Fellow,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讲席教授、系主任,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获得美国物理协会的中国内地Fellow,我实现了不少人想象中的美国梦。
  然而,安逸的生活却没能停止祖国对我的吸引。在美国生活的18年里,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来美国后更容易在学术上做出成绩、取得成功。中国有很多很好的工科大学,但还是缺少特点突出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的工科院校。所以,在中国办一所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或学院,为“中国创新”培养人才是我的一个梦想,它常常激励着我。
  从2003年开始,我开始和北大的领导们讨论北大的学科发展。2005年,北京大学决定重建工学院,并聘请我担任创院院长。当我和重病在身的妻子商量回国服务时,同是北大毕业生的她给予我很大的支持:“你去吧,这是你一直想做的。”我知道,她深爱这所母校,深爱中国。我克服重重困难,带着为中国创新而奋斗的梦想和对家人的牵挂与愧疚回到了北京大学,开始了我的“中国梦”。
  这是一段艰苦但不平凡的追梦之旅:从没有一个员工和只有约100平方米的小楼起步,以“致力于工程科学新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及产业领袖,引领中国与世界技术创新”为使命,艰苦创业,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工学院,一个以创新工程教育为己任的工学院。目前,北大工学在世界上的一些排名中已居30名左右。2011年,世界工学院院长大会选择在北大召开,预示着一个高度活跃、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工学院已初步建成。
  为了要创建一个新型的体制,我们几乎每天都像在打仗。我们要一个一个地面试教授;奔赴世界各地拜访基金会、企业,寻求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组织教授设计教学体系;到著名中学宣讲,吸引优秀学生;与地方政府及企业洽商,推进成果产业化。有时,还要忍受别人的误解甚至攻击……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而且在此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我反而深深地感到,我的梦想也只有在祖国才能实现。也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我才能被委以重任。
  我现在越来越清晰地理解为什么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因为,中国梦对我们这批出国者来说从来没有丢失过,它是我们灵魂中最深层次的东西。我很庆幸我在年富力强时回到北大、回到中国,做一番我想做的事业,因为不管我成功与否,我是一个创业者,不是一个旁观者。我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激动无比,我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陈十一 男,1956年生。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工学院院长,“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上格子Boltzmann数值方法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合作者在1992发表的文章奠定了本领域的基础。他在湍流基础理论和应用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心语
  我的梦想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
 
  1. 上一条:“赤子计划”引才上万人次
  2. 下一条:春节期间北京城区空气质量仅三天达标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